/   EN
全国服务热线
0512-66572871
首页> 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
疯狂扩张的液晶面板产业

作者: 来源:http://m.sohu.com/a/331146637_202311 日期:2019/8/8 15:00:57 人气:16912

比如,7月31日,富士康相关人士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广州超视堺第10.5代全生态产业园生产线首片65英寸产品举行了点灯仪式,今年该高世代产线将会迎来量产。

与此同时,电视市场的低迷继续导致面板需求疲软,2019年对于电视面板厂商来说,依旧是挑战重重的一年。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就指出,面板产能维持高速增长,供需严重失衡,面板价格加速下跌,厂商运营及获利面临严峻挑战。全球电视面板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。

产能继续增加

目前,电视市场上仍以液晶面板为主,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较少。不过,两者在2019年的产能都呈增长趋势。

从液晶面板的数据来看,面板厂商特别是中国厂商对于高世代面板线的投资热情不减,群智咨询最新的报告显示,2019年有3条高世代LCD生产线陆续迎来量产爬坡,加之2018年量产产线陆续达成满产稼动,带动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面积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。

根据群智咨询统计数据,2019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面积同比增12.2%,预计2019年全年将同比增长8.8%。其中京东方(BOE)全球首条G10.5代线和中电熊猫(CEC)成都G8.6代线均在一季度达成满产稼动,华星光电(CSOT)的G10.5代线和惠科(HKC)滁州的G8.6代线上半年开始量产爬坡。

富士康方面介绍道,超视堺10.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投资达610亿元,项目于2017年3月奠基,2018年6月主体厂房封顶,预计将于2019年9月底量产。设计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(玻璃基板尺寸为3370mm×2940mm),定位于超高清超大尺寸显示等产品,主要生产65英寸和75英寸产品。

OLED面板方面,据记者了解,LGD在广州投资的8.5代OLED面板生产线将于今年第三季正式投产,这将缓解大尺寸OLED产能不足的情况。

近日,日韩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否会对OLED产能产生影响?目前来看,对大尺寸OLED影响有限,对柔性OLED(主要用于手机)有部分影响。

日本政府于7月4日起,在出口到韩国的氟化聚酰亚胺、光阻剂、高纯度氟化氢等三种,在OLED面板及半导体生产不可或缺的先进原料,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。

群智咨询资深分析师吴淑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:“氟化聚酰亚胺是柔性OLED面板生产制造的关键材料,纵然有本土材料厂替换,但如果韩国无法阻止日本政府氟化聚酰亚胺材料出口限制,本土产能不足也会造成供应风险,如果苹果扩大其OLED面板供应商,韩国柔性OLED预计将受到10%左右的产能供给影响。”

市场持续洗牌

与此同时,传统终端产品的需求却在减少,虽然OLED TV呈现增长态势,但电视市场整体销量略有下滑。奥维睿沃(AVC Revo)《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上半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9816万台,同比下降0.7%,其中OLED TV出货120万台,同比增长21%。

下游疲软,上游增量,使得面板厂商的压力剧增。

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,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出货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5.8%,占比近半,规模优势凸显。从2019年上半年出货数量的排名来看,京东方(BOE)、LGD和群创光电分别名列前三,华星光电(CSOT)排名第四,三星(SDC)排名第五。

其中,京东方在2019年上半年出货数量达到2760万台,排名全球第一;LGD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达到2265万片,同比下降4.5%,排名第二;群创上半年出货总量达到2192万片,同比增长5.6%,数量排名全球第三;三星的SDC聚焦高端大尺寸产品,但受海外品牌和中国客户需求走弱的影响,2019年上半年的出货数量同比下降10.6%,库存压力陡增;华星光电排名挤进前五,G10.5代线量产爬坡,大尺寸显著增长。

由于供需不平衡,面板的价格继续下滑。

群智咨询报告指出,虽然一季度末小尺寸面板价格出现短期反弹,但时间仅持续1~2月,二季度价格再次向下调整,走出了双触底的行情。特别是二季度中下旬,在贸易摩擦升级,国内“6·18”市场同比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, 面板价格降幅扩大,不少尺寸面板价格已接近材料成本,使得面板厂承受巨大的亏损压力。

例如,京东方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,其营业收入265亿元,同比增长22.66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.5亿元,同比下降47.9%;LGD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营业亏损达到了3690亿韩元,净收入亏损扩大至5500亿韩元。

因此,接下来面板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将持续,行业也将继续洗牌,面板企业也应做好平衡需求的应对之策。